
王博:网联云控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的探索与实践
导读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型产业,需要“车、路、云、网、图”协同配合,行业跨度广,技术差异大,需要政府的深度参与。2020年8月,北京市开始建设“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实现L4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为目标,同时瞄准网联化高级阶段,即“网联云控”,推动二者深度融合。
在4月25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与实践”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车辆学院前沿技术论坛中,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助理、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校友王博博士对网联云控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介绍。
01 政策逐步完善,各地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
在政策方面,从2018年发展至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发展和示范应用已进入城市规模化示范、商业化载人载物试运行阶段。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6个省市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细则共发放测试牌照400余张。
在示范区建设方面,目前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超过30个,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2000公里,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300万公里,当前北京、上海、长沙、广州、苏州等正积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区建设。各地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测试、部分允许在主驾无人的情况下开展测试,同步推进自动驾驶功能示范应用,涉及乘用车载人、商用车载货等。
02 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及企业研发仍面临诸多挑战
虽然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但在示范落地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面临的挑战:一是复杂体系架构和关键技术需要持续优化;二是路侧基础设施投资大,可持续收益少;三是跨部门协调、运营管理难度较大;四是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较少,效益不明显。
企业在研发支持网联云控车辆方面的挑战:
一是单车自动驾驶能力影响智能网联的价值发挥;二是短期内车企对智能网联的研发投入不能直接转化到有收益的产品上。
03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8月,北京市开始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其整体规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验环境搭建;第二阶段为小规模部署;第三阶段为规模部署和场景拓展;第四阶段进行推广和场景优化。
目前第一阶段工作基本完成,主要内容是在10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道路、1个停车场内完成部分高级别应用场景建设,包含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高速公路无人物流运输、自主代客泊车等场景。
2021年4月13日,北京市在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及周边相关区域设立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以保障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这是全国首个以管理政策创新为核心的先行区,也将切实解决相关痛点问题,促进规模化示范和落地应用。
04发展建议
对于未来的发展建议,王博博士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同步推进:
- 1.扩大规模 丰富场景:建议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建设运营的模式,扩大示范区域和车辆规模。以网联云控示范为主要目标,向下兼容车联网服务、智慧交通等场景;
- 2.完善建设和测试标准:通过示范建立网联云控系统级测试标准和建设标准体系,验证路侧感知、计算、决策的准确性、可靠性、安全性能否满足自动驾驶需求;
- 3.支持车辆正向研发:建设城市级研发测试平台,为车企开展网联云控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提供环境,谨慎包容地支持车企开展真实场景下的研发测试;
- 4.完善商业化运营保障:逐步放开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政策,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行驶安全和信息安全监管体系,完善保险制度,保障用户安全和相关权益。
以下为王博博士的演讲ppt全文。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CICV创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