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创新平台

发布于 2022-12-16 17:34
浏览
0收藏

10月20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场景仿真部部长徐月云在2021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同期举办的首届汽车开发者大会上正式发布“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创新平台”。

01  背景:开源算法面临应用落地难题

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和软件定义汽车的背景下,整车代码量和复杂程度指数级增加,OEM参考消费者产品进行研发模式的优化,消费者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智能算法作为智能网联汽车软件的核心,其开发与应用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功能实现水平的高低。算法按照其使用阶段分为开源算法、半开源算法和商业应用算法。开源算法目前已经有很多发布项目,但在落地应用过程中由于目前算法开发方和算法应用方是割裂的,面临着上车应用性能下降、与自动驾驶功能定义不匹配、测试验证不成体系等困难,导致行业内算法应用方出现“重复造轮子”的现象。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创新平台-汽车开发者社区

02  平台构成:算法管理与共享、算法优化与测评、支撑应用的团标体系、算法商业化应用

为了解决开源算法落地的共性应用难题,创新中心牵头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平台,平台划分为算法管理与共享、算法优化与测评、支撑应用的团标体系和算法商业化应用4个模块,联合行业共同开展算法管理、测试验证、结果分析和商业化推广等服务。


在算法管理与共享模块方面,通过算法归类、线上线下搜集、开源网站建设,按照感知、定位、决策、规划和控制等算法分类方法,构建算法代码管理平台,提供算法管理和应用服务。


在算法优化与测评模块方面,创新中心将开放自己的场景数据资源和云仿真等试验能力,联合测试验证方案供应商、第三检测机构、封闭试验场和测试示范区运营商等单位,共同构建开源算法到商业算法的测试评价体系,为开发者提供包括模型在环、软件在环、云仿真、硬件在环、封闭场地试验和开放道路试验等测试手段,助力算法的快速落地应用。


在支撑应用的团体标准体系方面,创新中心按照依托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在环境感知、信息安全、高精度地图及定位、测试评价与示范推广等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团标的制修订工作,并将结合开源算法往商业算法转换的落地应用需求持续推进国内空白、行业急需的标准立项工作。


在算法商业化应用方面,创新中心将通过算法协同创新平台凝聚算法开发者、传感器和域控制器等硬件供应商、集成开发团队和测试评价方,加快推进智能算法的上车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创新平台-汽车开发者社区

03  开展方式:发布任务、开源共享、入库激励、商业推广

基础算法创新平台作为桥接算法开发者与算法应用者的第三方平台,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垂直算法平台。前期通过收集行业共性任务需求和设置专项奖励招募算法开发者,迅速集聚一批有实力的开发团队和归集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并走通商业应用的测试评价流程,后期将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收集算法应用者实际开发需求,发布量产配套的算法应用与落地任务。徐部长介绍,预计一年内平台将发布至少50个线上加线下的任务需求,设置奖励1000万元以上,并归集2000个以上的算法。会上,徐部长也代表创新中心正式发布了第一阶段的任务需求,包括8个感知类任务、1个路径规划类任务、1个信息安全类任务。这些任务来源于计算芯片生产商、智能相机和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厂家、ADAS解决方案和L4解决方案供应商、OEM等,具有较明确的工程应用前景。


20号下午,创新中心场景仿真部高嵩博士还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详细介绍了10个任务的技术要求和奖励设置情况。


开发者可登录汽车开发者大会官网在攻关任务大厅中查看此次发布的10个任务的具体情况并线上报名。报名结束后,创新中心团队将通过线下方式联系报名团队或个人,发送比赛细则、样例数据和测试接口要求等资料。

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基础算法创新平台-汽车开发者社区

首批10个基础算法任务


创新中心作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的国家级创新平台,希望采取开源基础算法共建、共享、共用的模式,联合行业共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算法创新平台,快速打通从开源算法到商业算法的流程环节,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加速推动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的落地应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全行业“赋能“,在下半场智能网联汽车的决赛中提高国内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助力国内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企业打好最后关键的一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CICV创新中心





分类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