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发布于 2023-8-21 14:58
浏览
2收藏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星球君


2023 过半,「卷」这个字我已经说累了。 


智能电动汽车正处于洪荒到秩序的过渡期,无论是旧势力,还是新实力,都在铆足了劲为自己抢一张入场券。


问题来了,我们怎么判断一台智能电动汽车「卷」在了消费者需要的地方?


有三个字母大家可以参考下:OTA


如果说发布会上面的各种「首创」、「第一」,是吸引消费者进店体验的序幕,那么当车子到你手上之后持续不断的 OTA,才是验证一台车全生命周期体验,乃至看清一家车企技术积淀的「正片」。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举个例子,前几天 AITO 问界 M5 智驾版推送了首次 OTA 升级,不仅一次性打通了沪深广杭渝五座城市的 NCA 城区智驾领航辅助,还推送了高速 NCA、城区 LCC、智能泊车辅助以及智驾报告,累计推送了五大智能驾驶领域的更新。


除此之外,问界还在半个月前推送了横跨 M5 增程/M5 纯电/M7 的,问界史上规模最大的 OTA。


发布会上我们能看清一款车的「当下」,但只有随着 OTA 不断进化,我们才能了解一款车的「全生命」,而进化能力,才是智能汽车与传统工具型汽车真正的区隔。


OTA 潜力越大的智能汽车,才有更高的智能保值率。



都说自己是软件定义汽车,那怎样分辨一台车的能力高低?我们今天就以 AITO 问界为例,聊聊真正的智能汽车该怎么做。

智能安全才是真安全

我们从两次安全测试开始聊。


上个月有两场大横评,引发了非常热门的讨论。这两场横评的主题也都一致——AEB 自动紧急制动功能。


这是易车和 Autolab 分别举行的两次横评,问界 M5 智驾版均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领先这两家媒体目前已测的其他智能电动车。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而两次大横评中,问界 M5 智驾版的表现,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余承东在 M5 智驾版发布会上说过的那句「智能安全才是真安全」


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双智」天花板,到智能安全天花板。首次OTA,短短 3 个月的时间,问界 M5 智驾版如何用不断进化的方式,逐渐靠近「天花板」?


用余承东自己的话说,应该是「人驾更安全,智驾更舒心,泊车更省心」,我们一个个分析。


1.人驾,最典型的就是 GAEB 代表的主动安全功能。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GAEB,全称 GOD-AEB 异形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和其他智能汽车的 AEB 不同,GAEB 在传统功能之上引入了 GOD 感知网络,是问界 M5 智驾版强调「智驾安全」的独门秘笈之一。


GOD 网络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占用格栅的视觉深度学习模型,以及前向激光雷达,为车辆规划出「可行驶区域」,由此实现了对传统 AEB 白名单以外的障碍物的规避。


华为表示,GAEB 甚至可以智能规避一定体积的落石。


第三方测评中领先的 GAEB,是「智驾安全天花板」的信心来源,但只是 HUAWEI ADS 2.0 能力的其中一部分。


2.人驾之外,是不断优化体验的「智驾」。


上周推送的问界 M5 智驾版首次 OTA 中,问界一次性开放了沪深广杭渝五大城市的城区 NCA,还有高速 NCA——包括但不限于变道执行能力、自主变道能力,以及拥堵汇出能力等等。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我们曾经在 4 月份的上海首发测试了问界 M5 智驾版的 NCA 能力,在三个月前的版本上,这套 HUAWEI ADS 2.0 系统在避让行人、路边临停车辆等城区危险且常见的场景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在首次 OTA 中,问界 M5 智驾版还开放了城区车道巡航辅助 LCC 功能。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HUAWEI ADS 2.0 加持下的城区 LCC,与 GAEB 同样拥有更宽广的可用场景,带来更全面的安全体验。


和基础 LCC 仅能实现车道居中不同,基于 HUAWEI ADS 2.0 系统的城区 LCC,可以实现车道内避障,以及借道避障——类似于城区 NCA 功能的其中一部分。


3.最后来聊聊泊车。


问界 M5 智驾版首次 OTA 中,有一个功能很有意思:自定义车位泊车。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自定义车位是 APA 智能泊车辅助的新功能,你可以在允许停车但没有划线的地面上,用拖拽车辆图标的方式给自己「划」一个临时车位。


对于老司机来说,用目测的方式找一个无划线车位不是难事——但并非人人都是老司机。


HUAWEI ADS 2.0 的自定义泊车功能,真正意义其实在于提升更多人的驾驶效率,降低更多场景下的驾驶门槛。官方披露的一些数据是:支持超过 160 种泊车场景、车位识别率 95%,并且支持车宽+0.4m 的超窄车位。


而这也可以扩散到 HUAWEI ADS 2.0 的所有智驾、人驾功能,极大程度上降低门槛、提高效率、确保安全。


余承东形容自定义泊车是「与行业拉开了代差」,言语中充满信心。


而我们的态度是,想在智能时代拉开体验代差,OTA 是极其有效的方式——毕竟动动手指头,就能获得别人没有的功能和体验,这才是智能带来的仪式感。

买车不是智能的终点,体验才是

但 OTA 远不是部分车企想的这么简单。


进入 2023,我们看到越来越多车企开始重点宣传 OTA 能力。一些已上市车型,也会重点包装宣传一两次 OTA。


然而,路遥知马力。随着智能汽车品类增多,我们发现,有些厂商的 OTA 规模、深度和频次,正在逐渐与友商拉开差距。


还是以本文主角举例子,华为深度赋能的 AITO 问界。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刚刚过去的 7 月,AITO 问界先后对 M5 增程版、问界 M5 纯电版、问界 M7 推送了 OTA,囊括了行驶(DATS 动态自适应扭矩系统)、座舱(小艺免唤醒、车内关怀)、移动互联(智慧寻车)等各大功能域,累计优化体验十余项,覆盖面广。


而截止到 8 月 2 号问界 M5 智驾版的首次 OTA,AITO 问界作为一个诞生不到两年的全新品牌,就已经实现了接近每个季度一次大版本 OTA。


这背后当然是华为雄厚的 ICT 信息通信技术作背书,而华为智选车模式,则是 AITO 问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实现深度智能化的「世界观」。


「我相信这套模式会让别人从看不起到看不懂,到最后让他们追不上」,今年 2 月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余承东这样表态。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智选车,是华为基于自身 ICT 能力积累,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赋能整车厂的独特范式。


凭借着华为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三电技术乃至底盘领域的全面积淀,智选模式既让华为在资产相对较轻的形态下深入汽车行业,同时传统整车厂也迅速获得了华为的智能软硬件能力。


AITO 问界 10 万辆下线仪式上,余承东形容智选车模式是让问界汽车用 15 个月的时间,走过了传统车企 5 年的路;而基于智选车模式,余承东认为问界汽车「一定会实现 10 万月销量」。



这样的迅速,首先就体现在全规模、跨领域的深度 OTA 上。


而在今年 3 月份,我们首发体验了鸿蒙座舱 3.0。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彼时交付仅一年出头的问界 M5,凭借着 Harmony OS 庞大的软件生态,已经实现了传统车企天生难以企及的互联生态——从手机到平板,再到电脑,都可以成为鸿蒙座舱生态的连接点。


上周发布的 Harmony OS 4,则将这样的汽车互联,扩展到了无人机,以及流转更丝滑的前后排互动。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我们也有理由期待,鸿蒙座舱 4.0 的更新,会进一步拉开问界汽车与传统「工具型」电动汽车的体验差距。


「消费者每买到一台问界车,都是体验的起点」,这是余承东对于 AITO 问界软件能力,以及对于智选车模式下华为智能化优势的信心。


什么叫「起点」?意思是你手里的问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定期地获得功能。


和传统买车一锤子买卖不一样的是,智能汽车可以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进化,这也是一台「智能设备」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华为软件能力的体现。


「常用常新」,这是余承东对 AITO 问界软件能力的总结,问界可以一直贯彻这句话吗?我们会从接下来的 OTA 中找到答案。

体验源自产品

「我不是营销人才,我喜欢做产品,把产品做到极致」,这是余承东被问到有关新造车营销舆论时的回答。

卷到尽头的智能汽车2023,就看OTA? -汽车开发者社区

从问界 M5 智驾版发布至今,我们看到了余承东多次引发热潮的表态,这些表态都与 AITO 问界的某款具体产品有关。


比如他把问界 M5 智驾版称为「双智天花板」,比如他把年底上市的 M9 定义为「1000 万以内最好的汽车」,等等。


智选车模式,让华为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将自己对 ICT 行业的积累迅速投入到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并且即将实现从主流到旗舰的全覆盖。


而 OTA,则是观察华为智选模式长期竞争力的极佳角度。


作为移动互联网巨头,华为深谙产品持续优化升级之道;到了软件定义的智能汽车时代,AITO 问界能否凭借华为技术赋能,发挥出智选车模式的潜力?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产品优势和 OTA 足以说明。


至于更多,我们下一次 OTA 见。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

分类
收藏 2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