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处处喊打,5C 电池到底得罪了谁?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思为
「公司与理想汽车合作首发 4C 快充麒麟电池进展顺利。」
7 月 25 日晚,宁德时代 2023 年半年报电话会议上,对与理想合作研发的 4C 快充麒麟电池进展的回应,引起了一阵波澜。
宁德时代的一番话,似乎给了此前人们心中的疑问一个答案,关于理想是否真的拥有 5C 电池讨论的问题又再一次摆到了众人面前。
理想的 5C 电池早在 6 月份就已经提出,这场讨论为什么在一个月后又再次拉响?对于电动车充放电倍率的宣传,应以何为度?
这是我们今天想要与大家探讨的。
4C 还是 5C?
争议的源头,要从一个月前的理想汽车家庭科技日说起。
2023 年 6 月 17 日,理想在家庭科技日上发布 800V 平台 5C 电池。据介绍,在 800V 平台下搭载 5C 电池技术,能够实现充电峰值功率超 500kw,充电 9 分 30 秒续航 400km,充电 22 分钟续航 600km。
也就是说,理想在 6 月份发布的 5C 电池,其峰值功率能够实现 500kW 以上,在 -10°C 至 40°C 的宽温域区间均可实现充电时间低于 10 分钟,增加 400km 续航。
相比于此前理想相关人员透露的快充技术目标,理想 6 月份发布的 5C 电池在技术上似乎获得了新的突破。
9 分 30 秒,续航 400 公里什么概念呢?相当于每分钟能充 42.1km,为了方便理解,我们拿了市面上热门的 30 款纯电车型来比较。
量产车当中,小鹏 G9 宣称的充电速度最快,4C 充电倍率下,SOC 从10-80% 充电时间为 15 分钟,按满电续航粗略估算,相当于一分钟能充 30-33km。
时间回到 2020 年 11 月 14 日,理想第三季度财报会议上,李想表示,在 400kW 快充技术成熟前不会推出纯电车型,理想前任执行董事兼总裁沈亚楠在 2021 年接受采访时也曾透露,理想在 2023 年推出纯电车型时,将配备 400kW 的超快充技术。
李想曾表示,除 800V 平台、500Ah 超快充国家标准外,要做到 400kW 还需要 4C 充电倍率以上的电池。作为参考,目前乘用车在特斯拉的 V4 超充桩上,峰值功率为 350kW。
今年早些时候,曾有消息传出,理想的超快充技术「肯定是稳定的 20~80% 400 kW。」
我们暂时无法得知理想的技术是否真的能够在 20~80% 区间维持一个高功率状态,但不难看出,400kW 快充技术的研发已经较为困难,那么理想如何实现再上一层楼的?
从理想家庭科技日上的信息来看,这或许要得益于理想在电芯以及热管理系统上的突破。官方表示,他们采用了低内阻电芯, 降低了 75% 的热阻,再加上 5 倍换热面积,让电池在充电时产热降低 30%,提升了电池的充电速度。
其实在今年 6 月 17 日的理想家庭科技日上,疑问就已浮现。
4 月 18 日,理想在上海车展举行了双能战略发布会,会上,理想表示其纯电车型将会首发宁德时代的 4C 超快充麒麟电池包。
尽管对于理想前后宣传不一存在疑问,但当时公众的目光都投到了城市无图 NOA 和自研 GPT 上,对于 5C 电池的讨论相对较少。
直到 7 月 25 日宁德时代在财报会议上,对双方的电池合作研发项目进展的一句回应,又将这一疑惑推至人们面前。
宣传与定义
在这场讨论中,双方的争议点主要是,车企在对充电时长进行宣传时,C 率是应该代表电芯倍率,还是峰值功率。
1.峰值定义、热管理是关键
以 @Blood旌旗 为代表的一方观点认为,如今车企在宣传 C 率时,都是用峰值功率来进行判定。
为避免析锂,电池在充电时会实行阶梯式充电,平时车企在宣传中提到的 C 率其实是充电过程中的最大电流。
与此同时,热管理系统能力的提升也是部分观点所认为的、影响 C 率的重要因素。
@张抗抗KK 称,车企如果能在研发中,将电池供应商在测试电芯倍率时的室温 25 度,通过热管理系统技术的提升,降低电池组预冷温度,给予电池组更低的温度环境,那么电池组 4C 提升到 5C 便是可行的。
@Blood旌旗 也表示,热管理系统技术的进步,让电池「只要充电的时候,电池组温度降的够快,超级充电就是可以「超频」。」
2.电池厂只有4C
另一方则认为,作为技术提供方,电芯 C 率的应当由供应商来界定。
某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宁德时代电话会议上透露出的信息是,其内部一直将这一电池称为 4C 电池,在一般情况下,给到客户的就是 4C 电池,如果客户称这电池为 5C ,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否则,有可能会出现其他客户对宁德时代是否存在厚此薄彼情况的猜测。
宁德时代之所以这样说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电池充电性能的界定是有标准的,根据我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即 GB/T 31486-2015),仅与电芯有关。
在这一标准之下,应当将倍率、功率等基本特性分开进行讨论,而非将其模糊地糅合到 C 率之中。
至于说热管理与峰值功率的表现能够对充放电倍率产生影响的争议,我们也采访了 @芝能-烟烟。
@芝能-烟烟 表示,在学术上,C 指的是持续恒流放电,而在 C 的倍率上,更多的是考虑完成 0-100 %的充电所花费的时间来进行衡量。
对于 C 率的概念,实际上是电池供应商内部对电芯充电能力的界定。
在整车上,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适合用这一概念来对整车充电能力进行判定。但在实际情况中,车企往往为了能够对自身车辆的充电时间进行宣传,用到这一概念,在 @芝能-烟烟 看来,这「其实本质上是一个混淆概念的说法。」
在热管理技术方面,她认为这一技术除车企自身的研发外,还需要要与电芯相匹配。
电池的发热量主要受到充放电倍率、工作温度、SOC 值变化、电池自身属性与化学物质影响,因此,在热管理上,仍然有一部分因素会受到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影响。
结尾
从 4 月 18 日上海车展上理想双能战略发布会,到 6 月 17 日理想家庭科技日,4C 电池在短短两个月内升级成为了 5C,再到 7 月 25 日宁德时代站出来表示双方研发的是 4C 电池。
「理想首款纯电车型到底用的是什么规格的电池」成为大家心中的疑问。
这个问题,可能会随着年底 MEGA 的上市并进行验证后才能得到解答。
在答案揭晓之前,你认为理想的 5C 电池是确有此事,还是只是宣传上的一个噱头?
期望在评论区看到你的观点。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