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8% 自主品牌渗透率!回顾疯狂的新能源上半年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Later
今日,乘联会发布了 6 月乘用车市场分析报告。
先来看一下有关新能源的部分数据:
-乘用车 1-6 月零售销量为 964.5 万辆,新能源乘用车同期零售销量为 308.6 万辆,渗透率已达 32%。
-1-6 月,纯电零售销量为 209.1 万辆,插混销量为 99.5 万辆,纯电销量为插混车型的两倍以上。
- 零售端方面,6 月新能源渗透率为 35.1%,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为 58.8%,豪华车中新能源渗透率 30.9%,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 3.7%。
-6 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 69%,同比增长 8 个百分点;合资 4.8%,新势力 12.8%,特斯拉份额 11.2%。
-6 月最畅销的车型 TOP 5 分别为 Model Y 63043 辆、比亚迪秦 44239 辆、比亚迪宋 42388 辆、轩逸 38830 辆、比亚迪元 33935 辆。
从乘联会发布的 6 月分析报告中,不难看出几个趋势:
- 10-20 万级的混动车型逐渐取代燃油车
- 纯电依然是新能源的主力军
- 合资新能源渗透率仍然极低
- 豪华品牌新能源是下一个红海
如何看待这几个趋势 ?马上开始我们的分析:
「新油车」的崛起
什么是「新油车」?顾名思义就是用更多的电驱占比,逐渐降低内燃机「存在感」的车型。
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油车」的最明显趋势,就是 10-20 万的插电混动车型。
这部分车型不仅可油可电,且配置、驾驶体验等方面,均较这一区间常年霸榜的合资油车更加出色,近期增长势头也比较迅猛。
像比亚迪秦 PLUS DM-i、比亚迪宋 Pro DM-i、吉利银河 L7、哈弗枭龙等,都称得上是这个价位段较为出色的「新油车」。
在销量表现上,根据汽车流通协会提供的 5 月数据来看,头部的比亚迪秦 PLUS DM-i 一款车型就已获得了 32071 辆的销量。
这个销量表现,仅次于轩逸的 35396 辆,位列乘用车单车销量排行第二,遥遥领先于卡罗拉、雷凌、朗逸等此前的合资爆款。
除比亚迪外,吉利、长城,甚至零跑、深蓝都在试图占据这一价格区间的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步入「早期大众」阶段时,争取抢占更多的油车用户。
因此,随着各家都在推进「油电同价」策略,「新油车」未来的销量表现也会逐步提升,逐渐侵蚀掉这一价位段中合资传统油车、也逐渐取代自主品牌自家燃油车型的市场份额。
纯电依旧是主力军
根据开头的数据来看,1-6 月,纯电零售销量为 209.1 万辆,插混销量为 99.5 万辆,纯电销量为插混车型的两倍以上。
6 月单月,纯电和插混的销量分别为 44.9 万和 21.7 万辆,比值依旧约为 2:1。
而去年 6 月,二者的销量则分别为 42.3 和 10.8 万辆,比值约为 4:1。
可以看出,在这一年间,受插混车型销量增长影响,纯电和插混间销量的比例由 4:1 缩窄至 2:1 ,但纯电作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完全体」形态,依旧是新能源销量的主力军。
再以新能源销量头部车企比亚迪举例,6 月,比亚迪纯电销量为 128196 辆,插混车型销量 123489 辆,纯电销量略大于插混,比例接近 1:1。
这还是在比亚迪布局插混较早、插混认可度较高的情况下的市场表现。
此外,像增程领域的排头兵理想,也已官宣将在今年发布纯电旗舰车型 MEGA,并将于未来形成 5 款增程车型+5 款纯电车型+1 款纯电旗舰的矩阵。
总的来看,虽然插混销量在短期内呈现出快速爬升的趋势,但随着充换电网络的持续布局、800V 超充等技术的推进,以及消费者对纯电车型的逐步认可,纯电车型在未来仍将是「主力军」。
合资新能源渗透率仍然极低
从开头数据可以看出,6 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 3.7%,相当于合资车企每卖出 100 辆车,仅有不到 4 辆是新能源车型。
与之对比的,则是自主品牌 58.8% 的新能源渗透率。
在新能源领域,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并未紧跟市场趋势,依旧以燃油车型为主。
以丰田品牌为例,丰田在华销售的车型中,仅 8 款为新能源车型。
这 8 款中,还包括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各自的 bZ4X、广汽丰田进口的氢能源车 MIRAI 和由广汽埃安「贴牌」的广汽丰田 iA5。
转化到销量表现上,根据界面新闻披露的数据显示,1 至 6 月,丰田在华销量为 87.94 万辆,同比下降 2.8%;本田销量为 52.97 万辆,同比下降 22%;日产则为 35.85 万辆,同比下降 24.4%。
在 2023 年上半年,也能看到合资品牌在新能源领域上的转变,例如本田在华开始布局插混车型、通用品牌开始推进「油电同价」战略等,至于效果如何,到年底再看看有何变化。
豪华品牌新能源是下一个红海
数据显示,6 月,豪华车中新能源渗透率为 30.9%,已与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 35.1% 相接近。
也就是说,豪华品牌新能源,正在由蓝海慢慢走向红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是占优的。
像横跨新造车豪华品牌的「针锋相对」、比亚迪整体的品牌向上……在豪华新能源汽车的舆论场上,听到的几乎都是「中国声音」。
和中国新能源集体向上的豪华之路相比;我们在 2023 上半年,看到了传统豪华品牌各不相同的电动化之路。
这里面有纯电平台和价格定位的主动激进,有被市场教育后不得不低下的头,也有直到 2023 依然停滞不前的电动比例。
再过半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会不会有更多的中国声音?电动智能,会不会成为中国品牌主导豪华市场的杀手锏?
我们很快就能从渗透率上得到答案。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