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锂的周期浪潮
引言
2021年,身在上海的廖智还在化学大宗商品的交易中焦头烂额。那年国内化工市场环境依旧严峻,国际原油大幅波动以及新冠的席卷造成国内制造业大面积停工,多个行业供需两弱。看着长乐路上年轻的男男女女,他瘫坐在办公椅上,手指无力地点着期货软件上的平仓键。
同年3月4日,SQM(智利化学矿业公司)发布财报,2020年公司总营收18.17亿,同比减少18.17亿元,归母净利1.65亿元,同比减少40.85%。年报中,SQM对营业收入下滑原因的解释是锂化工品的价格在2020年前三季度持续走低,叠加海外新冠疫情扩大因素导致出口份额减少。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产企业,SQM即便背靠阿塔卡玛盐湖(Salar de Atacama)这种全球罕见的优质锂资源,也难逃碳酸锂市场低迷的影响。
一个是在中国市场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大宗贸易商,另一个是世界级碳酸锂生产巨头。当时,廖智与SQM的CEO Ricardo Ramos可能都没有想到,自己公司的业绩,从这一年开始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一、2021年终端市场井喷
2021年,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产品交付43.26万辆,同比增长160.18%,旗下宏光MINI EV以38.98万辆的交付成绩登顶2021年中国新能源销量榜首;比亚迪2021年全年交付成绩由2020年的14.4万辆飞速迈入2021年的50万辆大关;特斯拉在中国交出32.24万辆的零售成绩单,同比增长118.66%。
同年,比亚迪旗下搭载DM-i技术的唐、秦、宋等新能源主力产品迎来销量爆发,宏光MINI EV则向下打开了国内新能源A00级市场。各整车厂新能源产品开始群雄逐鹿,极氪001、比亚迪海豚、蔚来ET7等车型纷纷投放市场。
产品选择的增加、以及产品力的提升,叠加新能源国补,以及地方新能源购车优惠等地方政策支持,彻底释放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
而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也由2020年的1,159,159辆飞增至2,979,211辆,同比增长157%。陡增的新能源汽车需求超出了整个锂电产业的预期。
作为新能源汽车中最重要的零部件,动力电池的产能直接影响下游整车厂的产量。面对下游广阔的市场前景,动力电池企业也开始全力扩产,配合整车客户的同时尽快抢占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2021年,国内动力电池产量与装车量分别为219.7GWh、154.5GWh,同比增长163.4%、142.8%。
但当动力电池的采购需求逐步传导至上游材料与矿产公司时,疯狂的材料需求却一头撞上铁板。
面对2020年之前市场的低迷,各大锂矿山产能处于收缩停产状态。作为上游资源的矿产行业,扩产周期也为整个产业链中最长。在收到下游需求急速增长的信号时,锂矿产能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转化为供给,这也直接导致当期需求与供给发生了巨大的错配。
“求锂若渴”的电池材料公司与动力电池厂开始在市场上疯狂抢夺各种锂资源。各家企业开始斥资出海寻锂的同时,面对国内稀薄的锂矿资源,也“来者不拒”。
按照锂矿床工业指标要求,锂矿最低工业品位0.8%,这是基于过去锂矿选矿技术和锂矿市场情况确定的最低工业品位。但面对原材料的紧缺以及电池产能的极速飙升,锂矿最低工业品位由0.8%降到0.3%,宁德时代宜春枧下窝矿甚至品位低至0.23%。
过去锂矿行业认为的贫矿现在都成了“优质项目”。
而锂矿行业的火热迅速催生出现货市场,国内各行各业的投资者蜂拥而至,游走在各个矿区与市场的角落,清扫着市场上散落的锂矿资源,随后又加价转手卖出。在市场预期高涨、下游需求陡增以及市场投机效应的作用下,2021年,碳酸锂价格开始由缓慢爬升转为极速上扬。
“2021年跟2022年,许多锂矿公司与锂盐厂商除了自有供给外,在现货市场也大包大揽。当时的市场,只要手里有货就根本不愁卖,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廖智透露,“甚至有不少上市公司的采购部都打开通道,放散货商进库,搁以前怎么可能呢?”
2021年8月10日,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突破10万大关,当日报价10,1000元/吨。此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基本保持每日3000-4000元的涨幅。
短短5个月后的2022年1月6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站上30万元历史高点。
身处大宗市场的廖智发现了锂盐价格飞速上涨的趋势,在进行了几个月的调研后,2022年3月,他带着50多万美金杀入尼日利亚,成功拿下两个小型锂矿后,开始了自己的矿商生涯。秉持着大干快上的原则,廖智的锂矿生意在非洲进展迅猛,除了自有矿山的开采外,他的公司也在非洲锂矿现货场大量收购锂矿散货。
“多了不敢说,我发回国内的货柜七八十条是有的,”廖智略带骄傲地说,“我的一条柜大概有27吨原矿,折算下来我最少往国内进口了1800多吨。”他表示,行情最好的时候,品位在2%左右的锂原矿成交价可以达到12000元左右,3%的原矿可以到16000元成交。“大部分时候,货柜还没到港口,就已经被老客户订走了。最慢也是在港口拿到提货单后当天跟客户成交。”
(锂辉石散货实拍)
SQM CEO Ricardo Ramos曾在2021年四季度的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全球锂需求增长了55%,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的50%左右,强劲的需求增长带给了碳酸锂前所未有的增长水平。2023年3月2日,SQM公布2022年财报,公司全年净利达39.063亿美元,同比大涨564%。其中,锂盐业务贡献营收81.529亿美元,同比上涨426%。
而廖智也在2022年从非洲锂矿现货市场狂揽800多万人民币现金“衣锦还乡”,座驾也从老款的君越换成了新款卡宴,副驾的手扣台依旧放着自己非洲锂矿的样品与检测报告。
三、两个“观望”斩断上涨曲线
2022年11月11日,碳酸锂现货价突破59万,再创历史新高。
而这一年正是中国新能源国补的最后一年。补贴退出之前对于中国新能源市场呈现一股强拉状态,下游消费者着急赶在2023年之前享受到国补的最后一次红利。同时,上海市发文2023年起购买插混车型不再享受新能源牌照政策,又进一步促进了地区市场的购车热度。
据乘联会统计,2022年11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59.8万台,同比增长58%,环比增长8%。2022年12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创历史新高,单月销量达到64万辆,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7%。
这也间接透支了2023年的市场需求。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春节过后的一季度,往往是淡季。同时,疫情开放后的经济低迷导致2023年开年市场终端整体购买欲望减弱。多重因素的叠加,中国新能源市场,2023年开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寒冷。
2023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50万台,相较于2021年、2022年一季度同比331%、146%的增速,2023年的一季度同比增长只有26%,呈明显放缓姿态。而其中,2023年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2万辆,同比下降6%,环比大降48%。
下游需求遇冷之际,锂电产业又迎来另一个难题。
由于2022年资本市场的青睐,为各头部电池厂商以及产业链相关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扩产资金,叠加市场高景气度,中国锂电产业的产能“军备竞赛”正式打响。但疯狂扩产的背后,是中国锂电产业发展的一道产能过剩悬崖。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产业创新联盟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总计545.9GWh,但同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仅为294.6GWh,占总产量的53.96%。
综合计算下,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平均产能利用率占比仅为73.77%。
而根据现代经济学中75%的产能利用率指标,我国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局面就在眼前。
低迷的下游需求与高企的库存,使得部分电池厂开始减产。4月19日,据《财联社》报道,宁德时代工厂一线工人表示,现在工厂排班从2022年的“做7休1”变成“做5休1”,再到2023年变成了“做4休3”,某些部门甚至直接“放假2、3个月”,说“有活给打电话”。
(宁德时代总部工厂)
电池厂减产去库存的直接影响就是缩减向上游正极材料、锂盐与锂辉石的采购。
而还在进行勘探以及矿山开采工作的各矿商又还没来得及反应,现货市场首先开始感受到了价格寒冬,中国锂矿石散货市场趋于停滞,手中没有长协的矿商看着陡降的现货价格突然手足无措,廖智这种小型矿商更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我们的供应量少,产能不太稳定,进不了大型锂盐厂的供应名单,没能力签长协。”廖智说。而国内锂市场散货交易商的损失更大,据他透露,自己手中不少客户的货突然有价无市,最大的客户手中1500多吨锂辉石至今仍堆积在广州的仓库内无人问津。
高景气度下的锂市场,现货交易成了击鼓传花,在中下游需求遇冷的时刻戛然而止。
现货市场价格的急速下跌,催生了整个产业链的观望态度。配合电池厂增产的正极材料商开始减产观望电池厂需求,而大力采购锂矿的锂盐厂也开始暂停采购,观望材料厂需求。
两个观望,将碳酸锂的上涨曲线拦停。
三、价格寒冬中的两个信号
“是中国的现货市场将价格推到了愚蠢的水平。”北美某锂业公司CEO透露。
作为大宗商品中的新兴品类,碳酸锂并不在国内主流期货交易所的清单中,目前市场中存在的两种主流定价方式为现货价与长协价。而现货价作为整个碳酸锂市场最前沿的触手,价格变化最为敏感,变化幅度也最为极端。通常在碳酸锂市场高景气度时,现货价格往往以领涨姿态,成为长协定价的重要指引。
2022年,作为锂辉石“营销达人”,澳洲皮尔巴拉矿业(Pilbara Minerals)就曾祭出杀招,利用手中少量现货进行拍卖,以此不断试探下游需求,从而对手中长协进行价格调整。也正因为窥探到中国现货市场交易的火热,皮尔巴拉矿业于2021年底斥资重启了Ngungaju项目。
皮尔巴拉矿业公告显示,2022年中左右,Ngungaju项目工厂满负荷可生产约200,000吨锂精矿。同时,皮尔巴拉矿业也曾明确说明:“Ngungaju项目所有的产量未签订承销合同,可供给需求不断增长的锂现货市场,将包括通过电池材料交易所在线拍卖平台进行销售。”
从2021年7月皮尔巴拉的第一次拍卖,到2022年11月的第11次拍卖,品位5.5%的精矿从1,250美元/吨抬升至7,805美元/吨,一年多的时间,单吨价格同比骤升524.4%。
即便皮尔巴拉矿业从未公布参与拍卖的客户名单,蜂拥而至的竞拍客户基本来自中国,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你都不知道国内散货市场都是些什么人,仿佛每个人手里都有货,各个矿山开采出来的就这么多,大锂盐厂都拿走大部分了。剩下的一些边角散货也被这些人追着抬价,”廖智无奈地说,“其实都是在网上看到货源后想倒一手。见面接到名片,正面印着商贸公司,背面印着名烟名酒。”
廖智从2021年开始就在宜春各大矿山与锂盐厂之间奔波,兜售自己在非洲的锂辉石,同时见证了中国锂现货市场的兴起。
(宜春锂云母散货交易库房)
“锂矿散货市场就跟2020年初的无纺布一样。当时收到疫情影响,口罩全国紧缺,无纺布作为口罩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消息灵通的商贸公司与个人开始去各个厂门口等货,然后再转手,生生把无纺布从10万一吨抬到了40万一吨。”廖智说。
而随着2023年初下游需求的减弱,电池厂进入去库存阶段,大锂盐厂供货数量骤减,上游锂矿采购也趋于停滞,同样地,散货市场也逐渐失去了声音。
对于整个产业而言,保持供应链的安全平稳至关重要,只用现货价格作为参考显然有些过于单一。并且,现货市场虽然敏感,但其价格也混杂了各种因素。其中,炒矿投机的散货商囤货抬价,锂矿集中产地的地区性问题(极端天气、环保污染、疫情等),以及部分矿商的惜售挺价等诸多因素都会扰动现货价格。
而在产业周期性的研究中,除了现货市场的价格因素外,“库存周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
市场需求决定了库存周期,而这其中,库存周期又包括了四个阶段:
- 市场萧条下的主动去库存(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缩减生产规模,主动减少库存数量);
- 市场复苏中的被动去库存(市场需求开始复苏,消费需求改善、产品价格触底反弹、库存继续下降,但企业前期生产计划调整滞后,库存继续减少);
- 市场繁荣期的主动补库存(市场火热,下游需求持续扩大,企业主动扩大生产,提高上游原料采购量,增加库存换取更多利润);
- 市场衰退期的被动补库存(市场需求回落,企业来不及收缩生产,产能依旧拉满,库存数量上升)。
虽同属锂电产业,但动力电池、材料与矿产,这上中下游三方的扩产周期有很大差距。动力电池扩产周期平均在0.5-1年,中游材料扩产周期平均在1-2年,而上游锂矿扩产周期平均3-8年及以上。
电池与材料将近一年的扩产时间差,导致了电池厂在需求遇冷主动寻求去库存的阶段时,材料厂还在被动补库存的末期。对于部分锂盐公司而言,上游锂矿商坐拥资源侧的绝对话语权,下游又有电池公司的采购议价权。产品种类单一的锂盐厂成为了整条产业链中承压最大的一环。
其中,今年5月,赣锋锂业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就发表了对2022年碳酸锂库存的看法:
“去年,我们以及我们的下游(锂盐)都是没什么库存,这个很难受,一旦下游(电池、整车)去库存,我们没有什么能力来调控。”
(赣锋锂业西澳大利亚州Mount Marion锂项目)
在碳酸锂价格下行的时间段,锂盐厂的库存成了全行业关注的焦点。作为承接上游锂矿与下游电池的关键枢纽,锂盐库存的变动对整个锂电产业的复苏节点判断至关重要。
上海有色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内碳酸锂企业库存为6.7万吨,较2022年最低值0.4万吨上涨15.9倍,库存创新高。而下游电池企业碳酸锂库存平均为0.7万吨,较2022年峰值3.16万吨下降76.9%,库存创新低,下游库存仅够维持6天生产,电池厂去库存仍在进行当中。
而进入4月,国内汽车市场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乘联会数据显示,我国4月汽车零售163万,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2%,是自2010年以来国内仅有的两次环比正增长。其中,新能源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6%。
下游回暖,动力电池企业率先进入到“被动补库存”阶段,对上游材料的采购也开始提升,锂盐厂库存开始微增。而上游的贸易商与小型锂矿商也开始趁机加大进货与出货力度,国内现货价再次领涨,使得碳酸锂现货价格出现阶段性复苏。
4月26日,上海有色数据显示,碳酸锂现货价格27日价格开始企稳。随后进入5月,碳酸锂现货价格开始逐渐抬头。截至5月20日,碳酸锂价格又重回30万元价格大关。
身处现货市场的廖智开始忙碌起来,从4月底到5月,他都在宜春各锂盐厂来回奔波,力求将积压在手中的锂辉石散货尽可能的卖出一部分。廖智在电话中说:“短时间想回到2022年的价格基本没戏。能平进平出就不错,已经有客户联系我出货,我真的压不起了。”
锂盐库存指引预期,现货价格描绘当下。
两个信号隐约勾勒出碳酸锂价格在产业周期中的模样。
四、结尾
从2021年8月到2023年5月,碳酸锂已完整地走过了一个周期。
在这场周期中,碳酸锂从“工业味精”到“白色石油”,更改的不仅是一个别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下,其实际价值更是得到了重构。
从澳洲锂矿老兵Altura的破产,到天齐锂业忍痛向IGO出让格林布什股权;从赣锋锂业2022年近300%的营收飞涨,到江特电机凭借宜春锂矿怒摘ST的帽子。
从宜春锂矿散货“全民采,上山挖”的疯狂,到2023年开年各锂盐厂无力承压纷纷停产;从中国贸易商冒险非洲寻锂,再到现在小矿、贫矿等高成本锂矿的出清。
(宜春414矿山远景)
在碳酸锂的周期中,故事正不断上演。
这其中,每个企业,每个人,都只不过是这场周期中的一粒沙。皮尔巴拉矿业落下的拍卖槌也不过是这波峰波谷中的一声刺耳伴奏。
在宜春414矿山,刺眼的阳光打在廖智黝黑的脸上,非洲的锂辉石由现金制造机变成了一座沉重的山,狠狠压在他的肩头,卡宴车头的跃马盾徽也在矿山的漫天黄土中蒙上了一层灰尘。看着满载着锂云母的运输车队,他苦笑了一声说:
“这场周期,还真的挺有意思。”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建约车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