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发布于 2023-6-12 13:54
浏览
0收藏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更深刻了解汽车产业变革


出品: 电动星球News

作者:蟹老板本人


小鹏 G6,是什么?


一台第二代智能电动汽车,并与当下许多智能电动汽车,拉开了很明显的代差。


这是在过去一天半,我们驾驶小鹏 G6 跑完赛道、城区、高速,试过它的 800V 充电,以及智能驾驶之后,我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


详细的视频如上,这篇文字会在视频基础上稍微多说两句。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先说赛道。


赛道这一块,在我看来,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就好像一句老话说的那样,都选 SUV,还谈什么赛道。


因而,在 17 日下午上赛道,我也就是想意思意思,甚至不太理解:谁给了小鹏的勇气,选择让 G6 上赛道。


但在真正上了赛道之后,却发现得益于一体式压铸、电池的低重心,以及全新的调教,这台车在赛道的表现并不差,无论是切弯时对侧倾的支撑,还是加速到 170 公里时的循迹性、大力刹车时制动力的反馈、乃至于连续弯道底盘的一致性,都还不错。


官方宣称,它能以大约 82 公里的时速通过麋鹿测试。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当然,也有 BUG,它的座椅完全是舒适型取向的,在激烈驾驶时包裹性完全不够。


而如果把 G6 视为一台家用车,这样的加速能力、制动力、侧倾表现、电门刹车踏板的线性,我觉得它完全足够了。


它的座椅虽然在激烈驾驶时包裹性不够,但采用了全新皮革后,整体却坐得很舒服——很软很贴合。


在内饰格调上也整体上去了,譬如支持两个手机的 50 W 充电,且带通风散热;开门按键现在放在内侧门把手上等等。


于是,在试完动态后,我们第一个判断是,这是一台驾驶上限蛮高的家用车。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接下来则是重头的自动驾驶,包括高速以及城区的领航辅助驾驶。它能不能如官方所言,无限接近 L4 ?


首先是高速,我们的高速这一段,总共有两次接管,但这两次都是极其特殊的场景。


一次,是地面有事故遗留下的轮胎残骸,占据了小半个车道。这一类情况,G6 当下确定是无法应对的。我们接管了。


第二次,则是单向三车道封闭了左侧两条车道施工,且最右侧车道车流较大。


当时,随车工程师表示,G6 可以应对这样的状况。我于是先让系统尝试,G6 识别出了施工锥桶,第一次变道从左一顺利地去到了左二。但到左二车道后,我本人感觉车速还是有点快,加上最右侧车道车流较大,于是选择了接管。


随车工程师当时有点遗憾,觉得其实 G6 可以过去。


就全程大概九十公里的高速而言,除了这两个接管,G6 对其他场景的应对,都非常老练,有三五年老司机的感觉。这里补充谈三个场景吧:


1、自动加减速线性,在遭遇切入时,不会急刹。给人的感觉是带了一脚刹车,并判断出前车时速后滑行跟随。更重要的是,随后的加速,明显会更快更果断;


2、遭遇大货车、连续大货车、压线大货车时,G6 不仅会远离避让,并且会在发现临近车道车辆压线时,快速减速,同时系统还会播报:抱歉,刹车有点急了。


3、在回头弯时的表现很好。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接下来看看城区领航辅助驾驶,CNGP。


城区总计 20 公里,也产生了一次接管。


这一次接管的场景,同样非常极限,就是右侧车道基本没有空隙了。文字需要补充说明的是,G6 做了极其大胆的尝试,甚至试过压着车道线切入,系统也一直没有退出,直到红绿灯路口,我才不得已接管。


为什么要补充说明这些?因为当下绝大多数搭载了「高阶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停车或者系统退出,表示处理不了需要人工接管。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还有一个极限的无保护左转,由于时间很紧,视频没有放进去。说极限,是因为这是一个大的路口,且没有完整车道线。(如上图)


我们北行,需要左拐通过路口往西走;而对面同样有两条车道南行,正在右拐往东走。


G6 虽然表现的确不如老司机,但最终还是在「四面皆敌」、以及混行了电动自行车、行人的场景下,通过了这个路口。


而这个场景,曾经是所有主打 L4 「无人驾驶」公司,譬如 Waymo 所无法应对的。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最后,谈谈 800V 。


说 G6 是真正的第二代智能电动汽车,不仅在于它的智能驾驶体验,还在于这是一台 800V 架构的电动车。


注意,我们说的是 800V 架构,而不是 800V 。


因为大家对于 800V 的理解,当下是局限于超快充的。


就这一点而言,G6 是标配 3C 充电速度的。18 日中午,我们在小鹏汽车总部的一个园区,看到一组对比测试。


特斯拉 Model Y,在 5 分钟时间、在小鹏的 S4 超冲上面录得了将近  70 km 的补能,充电功率大致稳定在 150 KW;而 G6 在 5 分钟时间里面补能将近160 KM,充电功率大致稳定在 280 KW 左右。


当然,必须要补充说明下,Model Y 在特斯拉自家的超充,理论上表现会更好。


小鹏的人说,其实 800V 就补能而言,不仅在于可以在 S4 这样的超充上录得极速,还在于在社会第三方充电桩上,G6 的补能速度也会比其他电动车快上 30% 到 50%。


甚至,在一桩双枪的情况下,G6 还能抢走旁边车辆的充电功率,因为它的「吸力」更大。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但 800V 架构,其实还有第二重意义,甚至很多时候会更重要,就是当整个电控都是 800V,还有碳化硅加成之下,会带来更低的能耗,更扎实的续航表现。



譬如,G6 长续航的 CLTC 续航是 755 公里,小鹏的朋友就宣称,这个续航会很实。


我们当天也特别留意了下能耗。


18 日全天,我们总共跑了 123.1 公里,G6 的平均能耗是 15.8 kWh/100km,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数据。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当天从肇庆开回广州,一直到下高速为止,总共跑了 89km,耗时 73 分钟,G6 的平均能耗也控制在 16.2 kWh/100km。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蛮不错的数据,因为我们是满载 4 人,并且带了一些行李的。


有长测车了,我们会拿 755 公里的版本,完成一次高速测试,看看它的真实续航达标率会是多少。

动态首试G6,第二代智能电动车的登场,小鹏的厚积薄发 -汽车开发者社区

好了,这就是我们关于小鹏 G6 的动态首测。


如果说当下的 G9 是因为早期宣发导致的叫好不叫座,那么小鹏 G6 会不会是小鹏的柳暗花明?会不会是坚持长期进入技术投入的厚积薄发?


我觉得会是,也希望会是。接下来就看这款车最终的定价了。评论区聊一波吧。


(完)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电动星球News

分类
标签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