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赛发布25mm舱内激光雷达,挡风玻璃很有讲究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激光雷达老炮儿
4月14日,禾赛科技正式面向 ADAS 前装量产市场发布最新车规级超薄远距激光雷达:ET25。
它是一款以高度命名的激光雷达产品,ET 意为 Extremely Thin,仅有 25 mm 高的机身极度轻薄。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表示,25 mm的ET25,相比 AT128 薄了将近一半,但性能不仅没有作牺牲、反而更加强大。ET25 的 FOV 为 120° (H) x 25° (V),测距在无挡风玻璃时达 250 米,挡风玻璃后也可达 225 米,点频超过 300 万每秒,最小分辨率仅为 0.05° x 0.05°。
得益于禾赛新一代的自研收发芯片,ET25 接收芯片灵敏度有数倍的提升,从而针对 10% 反射率的物体,将 905 nm 激光雷达的测距能力提升到 250 m 以上。
ET25 搭载禾赛新一代 ASIC
挡风玻璃很关键、很讲究
要想将激光雷达集成至舱内,需要特制的挡风玻璃。
传统的汽车玻璃会导致激光雷达发射出的近红外激光在遇到玻璃时产生严重的信号衰减,无法满足对测距和分辨率的需求。另一方面,如何将激光雷达与安装在挡风玻璃后的其它器件,如摄像头、雨感器等进行有效的集成,也是实现激光雷达舱内集成安装的极大挑战。
在 ET25 发布当日,禾赛正式宣布与福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 ET25 前装量产方案的落地应用。
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与福耀集团副总裁蒋炳铭合影
福耀特制的前挡风玻璃实现了激光雷达特征波段的红外光透过率优化,解决了普通玻璃造成舱内激光雷达运转时信号衰减的业界难题。
关于特制玻璃的生产工艺,福耀集团副总裁蒋炳铭进一步向《激光雷达老炮儿》介绍道,特制的挡风玻璃并不是将整面玻璃做成“高透”,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红外线大量穿透到车内会导致车内温度很高,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涂层或镀材料的方式把局部区域做成“高透”,而其他区域仍然保持“高反射性”或“高吸收性”,从而实现两者的平衡。另外,材料变化也是改变玻璃特性的一种高效设计方式,但从生产制造角度来讲,一个熔炉下去就是600吨或1000吨,很难去做局部处理,因此涂层或镀材料这种表面处理方式就成了最优选择。至于相关生产成本,福耀是会有办法慢慢降下去的。
在激光雷达 KOZ 区域采用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近红外增透玻璃后,就能让安装在挡风玻璃后侧的激光雷达性能“不打折扣”,点云效果依然出色。
福耀还具备行业领先的多功能前挡集成总成设计能力,在汽车玻璃行业拥有丰富的设计及量产供货经验,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定制化要求。不仅能够满足禾赛 ET25 的上车需求,还能实现舱内雷达与现有 ADAS 系统的完美融合。
此外,汽车行驶时驾驶舱是一个封闭的空间,空气不易流通,遇高温天气舱内温度会迅速升高。尤其是在经过阳光直射暴晒后,后视镜处容易变得很热,这是舱内激光雷达面临的一大挑战。如果激光雷达本身功率过高,会带来严重的散热问题,根本无法集成至舱内。
据介绍,ET25 的功率只有 12 W,散热表现非常出色,即使是在酷热的暑天,也可以长时间地在舱内持续工作,保持高性能运转。
功率为 12 W 与 功率为 20 W 激光雷达运转时舱内集成位置的温度对比
同时,选用能耗更低的传感器也有助于智能汽车节省整车的电池成本和续航成本。
对于汽车而言,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越是高端、豪华的车型,对驾驶舱内的 NVH 指数要求就越严格。
据介绍,ET25 在舱内运转时的噪声只有不到 25 分贝,比安静图书馆内的噪声值还要低,完全满足豪华电动车品牌的驾驶舱内NVH要求。
不同事物的噪声值参考图
期待ET25在市场上有良好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