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

发布于 2023-3-24 15:24
浏览
0收藏

C-V2X技术,将重新定义“车联网”

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汽车开发者社区

最近两年,随着5G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优质的车载信息服务已成为私家车的标配,高带宽、低时延的网络特性拉动了丰富的座舱娱乐功能,把车内空间打造成了可驾可乘可娱乐可工作的“第三生活空间”。然而技术的发展远不会止步于此,一匹车联网界的新黑马已经悄然而至。


C-V2X技术,将重新定义“车联网”。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所有交通参与者组成一张无形的大网,打破传统感知设备在道路环境和天气影响下的能力界限,让驾乘者可以更加及时、准确的了解周围路况,使驾驶变的更加节能、高效、安全。

打破产品边界,让用户更接近未来

作为国内领先的汽车科技电子品牌,盯盯拍近日发布了全新一代的移动车载终端产品——5G V2X车载智慧屏。这款产品在传统车载智慧屏的基础上,创新性的融合了V2X通信技术,使产品功能不再局限于“导航+影音娱乐”,而是一台真正面向智慧出行的移动辅助驾驶终端。

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汽车开发者社区

从配置表上看,它打破了传统车联网终端和V2X车载终端(OBU)之间的行业壁垒。集成了5G通信模块、高精地图,可通过RTK差分技术,实现车道级定位精度,在支持各类C-V2X车联网安全、效率及信息类应用的同时,还拥有6T高算力,可扩展ADAS辅助驾驶类摄像头和DMS/BSD等监控类摄像头。是一款高集成度、高使用度、高扩展度的创新性产品。


作为HarmonyOS生态伙伴,盯盯拍还将推出国产化替代方案——鸿蒙系统5G V2X车载智慧屏,满足更多场景行车辅助,实现手机应用跨屏流转、全界面语音操控等智慧出行体验,非常值得期待。


  • 产品形态的革新——更懂消费者,破冰V2X车端渗透


C-V2X技术发展至今,各厂家对V2X车载终端(OBU)的技术研发重点一直集中在如何保障更优的通信性能,而忽略了OBU本身将作为一个消费级终端面向后装市场推广的需求。就目前来说,一般的OBU整机体积较大,不美观,没有固定的安装位置,且各种天线线束杂乱,不能便捷、简洁的安装;从接口上来讲,为了满足技术验证的需求,还会配有各种通信接口,如车辆数据CAN总线接口、RS232接口等,这些并不适合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此外,整体缺少人机交互功能,预警信息需要外接视频或音频设备才能进行场景展示。


后装OBU的产品形态亟待革新。


近日,我们向100位车主发出了调研邀请。受调目标年龄集中在25至45岁之间,是相对来说最具有新技术探索欲和消费能力的群体。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对车路协同今后的实际应用表达了肯定和期待。具体到一款终端产品上,93%的目标用户关注产品的外形设计,杂乱的线束是尤其不能接受的。其次,功能的实用性、系统维护升级的便利性,还有产品能给用户带来的新鲜感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汽车开发者社区

盯盯拍推出的智慧屏形态V2X车载终端(内置OBU),是车路协同行业产品形态上的一个很大创新。外观上,整体造型设计科技范儿十足,精致简洁,在不影响通信性能的前提下,把各种繁杂的线束全部做了内部集成设计,即插即用,可以便捷的适配各种车型,解决了一般后装OBU不能下探消费类产品的难题,迈出了提升车路协同存量车市场渗透率的重要一步。


  • 车路协同智慧出行——安全驾驶、高效行车


2015年发展至今,车路协同产业已经由小范围技术验证进入到预商用规模验证应用阶段,主要集中在各国家级和城市级示范区、先导区。与此同时,在公交、矿山、机场等细分领域进行商用试水。


作为一名普通的司乘人员、交通参与者,我们将体验到驾驶安全和行车效率上的提升。


本次发布的盯盯拍5G V2X车载智慧屏,依靠5G高可靠、低时延的通信技术,在全部实现T/CSAE 53-2020《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 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一阶段)》所定义的17个车路协同典型应用场景的基础上,深度分析了车联网的技术演进路线和用户需求,选择了几个更能有效弥补车辆本身感知瓶颈和普通消费者接受度更高的应用场景进行了多轮算法上的打磨。


异常路况

异常事件

前方事故

拥堵

紧急车辆避让

车辆RSM消息提醒

大车闯入

行人和非机动车等弱势交通参与者

抛洒物

特殊天气预警

雾、雨、雪、风、冰雹等

道路异常预警

坑洼、积水、标识受损等道路病害

前方临时施工

注意落石,注意横风,连续下坡,素对,桥梁(窄桥),事故多发地段,危险位置通知等

异常车辆


周围车辆超速

慢行/异常停车

逆行

变道

占用/驶入应急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匝道分流及汇入

其他违章情况

交通信息

限速

限高

红绿灯相位和计时信息,闯红灯预警

绿波车速建议


  • 绿波车速引导(根据红绿灯计时信息,计算建议车速)


在日常驾驶环境中,我们常常会跟红绿灯“争分夺秒”,在不清楚绿灯剩余时长的情况下,试图加速想要赶上这一波绿灯。也经常会因为前方有大车遮挡而无法看到路口的红绿灯状态,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由于紧跟大车而误闯红灯造成交通事故。


当使用车路协同技术时,车端可以不受任何影响直接通过无线通信获取路侧下发的信号灯相位和计时信息(SPAT和MAP消息)以及云控平台调度信息,结合当前本车的定位数据和行驶状态,计算适宜的驾驶速度和最佳行驶路线,可以最大程度保障车辆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启停次数去通过路口,从而提升个体出行效率和整体交通效率。

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汽车开发者社区

  • 毫秒级关键安全实时感知预警


这里主要考虑的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突然闯入车道的非机动车和行人等弱势交通参与者,另一种是在车辆盲区内正常行驶或有转向/变道意图的车辆。定义为“关键安全”是指这类安全事故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危及生命安全的。这两方面的情况,由于随机性高、动作快,都是需要实现毫秒级的实时预警,对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都非常高。盯盯拍针对各种复杂道路环境,从通信性能保障和场景触发率上都进行了严格的设计和测试。


由于车路协同技术可以通过“上帝视角”进行超视距感知,且不受天气环境等影响,可以非常有效地降低因单车视觉盲区、视线受阻原因造成的诸如“鬼探头”和十字路口盲区碰撞等交通事故的风险。这也是车路协同技术很高的价值所在。


我们可以在盯盯拍车载智慧屏上直观的看到所有被遮挡的交通参与者,以及逆行、失控等异常车辆,给驾驶员足够的时间做出反应,大大降低了复杂交通环境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秒级次要安全实时感知预警


普通导航地图更新速度并不能体现实时路况的动态信息,例如前方临时道路施工、车祸事故、临时封路、短时间拥堵、路面遗撒物等。相对于“关键安全”,这一类的预警需求对实时性的要求较低,可以以秒级单位进行更新呈现。现在,我们实现了通过路侧的摄像头和雷达等感知设备向车载智慧屏发送V2I消息,直接在人机交互界面的地图上展示行驶路径的实时路况,方便驾乘者预判前方道路的准确状况,提前规划是否改变行驶路线,是否需要调整车速和驾驶状态。避免造成时间的浪费和事故的发生。

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汽车开发者社区

事故预警

  • 车内标识


当驾驶车辆的时候,不必再左顾右盼,限速警告、封路警告、慢行警告等路侧信息,通过V2I消息准确的下发至车载智慧屏,不会因为交通警示牌被遮挡、或污损等原因造成无法识别,产生安全隐患。


现阶段的车联网应用已经可以支持部分道路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服务类应用,随着智能汽车和通信技术的持续演进,后装车路协同终端利用5G极低的通信时延、极高的可靠性、更快的传输速率、更远的通信范围,将新一代车联网体验挖掘到极致。

V2X车路协同产业困境,后装将率先破局

当技术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大规模应用蓄势待发之际,车路协同产业却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首先,路侧设备部署成本极高,目前只在有限的区域实现了覆盖。目前路面智慧化改造成本非常高。在如此高的投入预估下,缺少运营主体和车路协同交通参与者,无法实现商业闭环。


按照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路线图2.0所述,从2025年开始,建议新车前装V2X模块支持率在50%左右,以某一线城市为例,新车增占率在6%左右,届时该市支持车路协同的车辆预计仅占3%,不支持车路协同车辆的比例在97%,也就是说,单靠新车渗透率是无法实现大规模车路协同调度。


其次,部分车联网应用价值不高,并没有展现出车路协同技术的优势特性,且与ADAS功能存在一定的场景重复,这都是阻碍车路协同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一道道难题。

面向大规模商用,破冰 V2X 车端渗透率-汽车开发者社区

截至2022年11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4.15亿辆,汽车已突破3.18亿辆。以后装为突破点,大幅提升渗透率,带动前装,再以车端驱动路侧,才是车路协同破局关键。


盯盯拍本次推出的5G V2X车载智慧屏无疑是业内极具创新价值的一款产品,相信会带来令人惊喜的表现。


盯盯拍CEO罗勇表示,“车路协同是通过车-路-云,最终解决交通效率问题,目前车载端渗透率较低,尤其是存量车渗透率几乎为0,盯盯拍凭借多年车载领域经验,结合当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应用,推出了符合大规模后装需求的5G V2X车载智慧屏,提供新一代车联网、辅助驾驶的新体验,助力提升交通效率和驾驶安全。”


据悉,盯盯拍(深圳)技术有限公司已联合华为、阿里巴巴、京东等行业大生态,为C端客户提供深度融合的多场景应用服务。同时,盯盯拍也在积极布局汽车电子和车联网行业,与曹操出行、T3出行等共同打造了智慧出行服务,提升运营效率;与车路协同产业伙伴合作,共同进军智能网联车载应用领域。


在后装V2X车载终端市场,不难看出,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技术型企业已经在这片蓝海上领先了半个身位。


科技创新不是一蹴而就,如同马拉松需要持续性,更需要耐力、韧性和创造力。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焉知智能汽车

分类
收藏
回复
举报
回复
相关推荐